住在河北省河間市沙窪鄉張天宮村的地震觀測員趙佳林,過去37年來,不論陰晴寒暑,每天準時到離家1公里外的地震觀測台,收集觀測資料,多次成功觀測到地震前兆。這些年來,他共提出65萬多組資料,為地震觀測提供精準的相關訊息。



■記者林瑞益/綜合報導

現年56歲的趙佳林,高中畢業後就成為地震觀測員,至今已37年。當年,河間地震辦聘他為「馬17井」地震觀測台觀測員,他感到很光榮。從此,每天早晨7時前從家裡出發,前往「馬17井」地震觀測台,抄錄24組水位資料和氣壓觀測資料,計算好後,在8時20分前上報河間地震辦。下午5時左右,再到觀測台檢查觀測儀器和設備。

惡劣天氣也風雨無祖

《滄州日報》24日報導,地震觀測員的工作單調乏味、辛苦。趙佳林的家通往地震觀測台的道路雖然只有1公里,但直到前幾年才修成磚路,之前一直是泥濘的土路,遇到雨雪天,道路濕滑難行。為收s取觀測資料,趙佳林摔跤了好幾次。那時家裡沒有安裝電話,他還得每天騎自行車趕往5公里外的沙窪鄉政府,利用鄉公所的電話上報資料。

2009年大年初一,河間市突降暴雪,趙佳林穿上棉靴步履蹣跚地趕到觀測台收取資料。回到家後,他的雙腳已凍得毫無知覺。這些年來,趙佳博客來書局林不知遇到過多少次這樣惡劣的天氣,但他都及時準確上報觀測資料,從未間斷過。

趙佳林把收集地震觀測資料當成了事業。妻子楊玉冊說起他,不禁埋怨:「家裡的事都是小事,只有觀測地震資料才是他眼中的大事。」

難盡孝道深感遺憾

為了這份工作,他甚至連父母親去世都得麻煩弟弟處理,無法盡到為人子女的孝道,令他相當遺憾。1995年母親突然心臟病發作去世,第二天他和弟弟強忍悲痛,急匆匆趕到河間市區將母親的靈柩接回老家,把母親安放在靈床上後,他流著淚跟弟弟交代了幾句,趕緊去觀測台收取觀測資料。2002年,趙佳林的父親因患哮喘、心臟病四次住院,每回都是弟弟前往照顧,父親去世後辦理喪事5天時間裡,他也從未耽誤過上報觀測資料。

小靈通 地震觀測員

監測地震發生前的徵兆,就像給大地「把脈」。一般而言,監測地震資料有固定網站觀測和野外流動觀測兩種方式。其中,野外觀測因其機動靈活、覆蓋區域更大,近年來在震情會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。監測地震每次需要連續4天才能獲取一組完整的有效觀測資料。(林瑞益)

(旺報)



博客來
1C4CD8574271E686
arrow
arrow

    collina477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